|
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,現代子女接觸理財資訊的時機,比上一代父母來得早、來源也來得廣,更由於物質環境的轉變,子女在進入群體生活後,外來環境如同儕間的刺激與內在追求快樂的需要,對「使用金錢」的敏感度也愈顯明顯,金錢往往象徵慾望,無論父母有沒有刻意教導,孩子其實已經從媒體、同儕與身邊大人的言行舉止中,開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金錢價值觀,甚至影響日後的行為。
控制收支 孩子理財第一步
|
|||
2011/02/26 | |||
【經濟日報╱陳麗姿】
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,現代子女接觸理財資訊的時機,比上一代父母來得早、來源也來得廣,更由於物質環境的轉變,子女在進入群體生活後,外來環境如同儕間的刺激與內在追求快樂的需要,對「使用金錢」的敏感度也愈顯明顯,金錢往往象徵慾望,無論父母有沒有刻意教導,孩子其實已經從媒體、同儕與身邊大人的言行舉止中,開始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金錢價值觀,甚至影響日後的行為。 |
花錢四原則 建立理財觀念
|
|||
2010/12/18 | |||
【經濟日報╱文/吳素秋】
我並沒有灌輸兩個女兒特別的理財觀念,主要是從一般日常生活培養她們較穩健的金錢觀,希望她們能守住錢財,先立於不敗之地,之後若想要賺更多錢,再看自己的造化或能力。 |
四帖理財藥 驅走小米蟲
|
2010/11/27 14:04 |
【經濟日報/文/李慧芬(新光銀行莊敬分行理財經理)】
早期的口號「二個孩子恰恰好」,到現在推廣多多生育,整個經濟結構大變革。早期時代生活較為困苦,孩子生的多,父母親幾乎都在努力工作賺錢,將三、四個孩子拉拔長大至完成學業就算盡了責任;現代父母生的少,生活過的又與過去較為富裕,因為只有一到兩個小孩,幾乎都把焦點及重心放在他們身上。 父母太過於保護,造就了許多新名詞出現在這個世代 ,例如:草莓族、月光族及最新日本所流行的新名詞「啃老族」,顯示現代的社會富裕,時下年輕人都不知要有省錢的想法及如何規劃理財。 |
攢教育金 對風險投資說NO
|
2010/11/13 13:50 |
【經濟日報/文/黃致淵】
根據統計,台灣的生育率去年僅有千分之8.29,是全球最低。前陣子內政部為了鼓勵生育,舉辦了百萬獎金創意標語的競賽活動。但是民眾不願意生小孩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?最新調查顯示,八成上班族不想生小孩的最大原因,其實還是「錢不夠」。 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,上幼稚園、安親班一直到完成學業獨立自主,養育一個小孩的花費至少數百萬元。我覺得,選擇正確的理財方式,並且提早做準備,是陪伴孩子快樂成長的最大秘訣。 |
孩子理財第一課 先開個帳戶吧
|
2010/10/23 14:16 |
【經濟日報/文/黃致淵】
在較為貧困的年代,福利社的零食對於孩子來說是奢侈的消費,下課後還可能要幫忙貼補家用,正因為那一個世代的孩子參與「掙錢」的過程,較能深切的體認「金錢」的意義。 隨著經濟的發展,加上少子化的趨勢,現代父母愈來愈捨得花錢在孩子身上。孩子的零用錢寬裕了,但金錢觀對於他們來說,只是父母口邊的一句:「你知道嗎,賺錢很辛苦,要省點花。」對於還懵懂無知的孩子來說,正確的理財觀念的建構比過往更重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