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孩子理財第一課 先開個帳戶吧
2010/10/23 14:16
【經濟日報/文/黃致淵】

在較為貧困的年代,福利社的零食對於孩子來說是奢侈的消費,下課後還可能要幫忙貼補家用,正因為那一個世代的孩子參與「掙錢」的過程,較能深切的體認「金錢」的意義。

隨著經濟的發展,加上少子化的趨勢,現代父母愈來愈捨得花錢在孩子身上。孩子的零用錢寬裕了,但金錢觀對於他們來說,只是父母口邊的一句:「你知道嗎,賺錢很辛苦,要省點花。」對於還懵懂無知的孩子來說,正確的理財觀念的建構比過往更重要。

如何建立正確理財觀念,要先從如何「正確花錢」開始。父母可能都有印象,小時後大家都擁有一個豬公撲滿。爸媽總是訓誡著:「賺一塊,要存6毛錢」,有多餘的錢就存進去。

但是這隻小豬公可能從來沒有存滿的一天,也無法明確知道裡面究竟存了多少錢?或是曾經存了多少錢?甚至有些時候爸媽也會「挖」豬公裡的錢應急,這反而混淆了儲蓄的意義。隨著金融業發達,一個專屬的兒童帳戶,比起豬公撲滿,其實是更方便且有效率的方式。

藉由孩子專屬的兒童帳戶,父母可以很輕鬆的為孩子管理金錢(可能是為孩子準備的教育基金或是孩子的過年紅包)。但這個帳戶終究只是協助父母幫孩子管理資金,並沒有發揮理財教育的功能。

健康的理財觀念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習慣存下未來的錢,而不要習慣使用未來的錢。所以現在父母教導孩子理財的第一步,應該先從陪伴孩子管理自己的帳戶開始。

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卡債、卡奴事件,顯示正確理財觀念的重要性,父母甚至為了避免孩子不當使用信用卡,剪掉孩子的信用卡,讓他們改用現金去控管自己的消費。用現金管理消費,當然是一個不錯的方法,但是對於一些在求學在外的孩子來說,卻又稍嫌不便。

有一位從國外留學回來、在銀行服務的陳小姐說,從小媽媽就給她一張金融卡,把當月的零用錢、生活費都存在裡面,然後教導她提錢、補摺、刷卡消費、對帳,養成她從小就有「量入為出」的觀念。

即使已經開始工作可以申請信用卡了,但她還是習慣使用該金融卡,不僅國內外的消費,都不用額外支付手續費,身上也不需要放多餘的現金,安全又有效率。

這種金融卡具備一般金融卡的ATM存提款、轉帳與查詢等基本功能,更增加了刷卡功能。與信用卡不同的是,這張卡只容許花費持卡人銀行帳戶內的錢,消費直接從帳戶扣款,交易紀錄可透過存摺查詢,銀行每月也會提供對帳單。

不但具有不必攜帶現金的便利性,也不會發生超刷及產生循環利息甚至違約金的狀況。父母親更可以透過存摺、刷卡對帳單的紀錄,了解孩子的消費習慣,進而適時導正孩子不當消費習慣,慢慢建立親子間良好的互信關係以及正確的「花錢」觀念。(作者是台北富邦銀行協理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mdls2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